01
宏观
M1大降怎么看?
根据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5月末中国的M1,也就是狭义货币余额为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M1已经连续两个月同比下滑且5月的下滑幅度继续更大。
M1是流通中的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这部分钱的多少可以代表经济的活跃程度。一般人总是要储备一些能随时动用的钱,用于衣食住行、日常消费、应急储备等。公司也一样,需要一笔钱用于发工资、日常企业经营、对公往来、对外投资等等。都是你最近要花掉的钱。
M1的降低反应了,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在削减日常的开支。整个社会缺乏信心,大家都在存钱。
再延伸一点。如果你账户上活期存款突然变多了,一般说明你要进行大额的消费了。买房或者买车。而这些活期存款最终都会流向企业的活期账户。这也是为什么M1的数据跟房价高度相关的原因。所以M1一般可视为房价的领先指标。M1增速越快,房屋买卖往往越活跃,房价自然也就涨得越快。这个月M1大跌也意味着房价还会继续下跌。
同理,流通中的钱少了,对于股市当然也有负面影响,流动性预期的降低也是五月底以来A股调整不可忽视的原因。
➥ 现在只能期待政府发挥最后借款人的角色,把这些储蓄给借出来投资公用事业,然后修复资产负债表。
➥同理,为何上半年PMI、通胀都是改善的,但市场只涨红利?上半年宏观数据不差,但盈利低于预期,二季度下修幅度比较快,甚至超过去年同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制造业和出口虽然有韧性,但【服务业明显拖累】。
相较年初,部分高股息的股息率吸引力已经下降。而不属于红利的资产,部分逐渐“跌出了高股息”。
两相比较,超跌的核心资产更有吸引力。
那么问题在于其他资产,虽然“跌出了高股息”,基本面能稳住吗?
如果稳不住,盈利继续下修,那似乎还是不如【估值虽然贵了点,但盈利更稳定的“传统”红利方向】。
基本面不会“失速”,只不过当前市场缺乏一个【基本面的锚】
——即如何评价基本面到底好还是差?
参考历史,当宏观、ZC等等反复证伪,市场不知道该不该“信”的时候,【上市公司业绩】是最后的【锚】(如2012-2013年也类似)。
价格端改善对企业利润表的支撑,或在中报逐渐体现。按照最新的全年盈利预测,Q2开始利润增速或将【翻正】。这有助于市场重新建立【基本面的锚】,进而将【红利】与【其他方向】的可比性纳入考量。
短期市场已经【超卖】,定量情绪跟踪指标GLDI已经来到历史最低位水平(跟2月底部接近)。
02
大盘
1)美国大选辩论的影响,川普胜率很大,也有传言奥巴马都出面劝退拜登。
那么川普的政策就是加税,增产买油,这对应的会利空出口和新能源。
2)市场上周延续调整,中小市值等领跌,从基本面看,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强调经济政策应“精准调理”,从而减弱了市场此前强刺激预期;
这点需要啰嗦一点:关于不可能三角
➥要想外资流入,汇率必须稳定,因此国内市场货币供应量短期内就不能进入量化宽松,必须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势;
➥同理,因为没有宽松的预期,对于接受西方传统经济学的机构来讲,那就只能刻板的看空,因为流动性不能得到溢价,对于股市也就很难有增量。
➥实质上货币供应量并不短缺,主要是流动的环节出现了堵塞;
激增的储蓄;
加上大家忙着开源节流,节省开支,降低负债,多存钱,更没有意愿借钱;
两者叠加,让海量的货币堵在银行系统里面出不来,从而导致了货币供应短缺的假象。
是堵住了,而非缺钱,所以最后就看政府怎么去把这个环节给解决了,那么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这是一个很漫长的周期,即使投资公用事业也得考虑回报率,不然就很难长期保持投入;盲目的上马大项目,就会复刻城投的泡沫。
➥这点只能期待三中全会的政策了
同时社会预期:可能需要一个不亚于史诗级别的"改开2.0 "
所以地产,电力,税务,土地今天就拉升了。
——一切兼有逻辑。
3)从筹码结构看,银行等权重股拉升反而加剧了中小市值流动性的匮乏,进而影响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是造成上周市场表现弱于我们此前预期的主要因素。
市场企稳的最重要确认指标:
密切关注中证2000,1000等中小市值etf的表现、量能、持续性等情况。若出现国内长线大力买入中小市值,一方面,意味着可以阶段性缓解中小市值流动性负向循环,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其得到了更高层级和力度的政策授权,这意味着,若中小市值企稳,至少从月度的中短期维度来看,接下来的反弹依然将是有力度的 ,就反弹方向而言,
关于大盘:沪指半日涨0.31%、创业板指大跌1.57% ,房地产产业链集体反弹
三大指数早盘表现分化,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涨0.31%,深证成指跌0.54%,创业板指大跌1.57%。两市下跌个股超3000只;
两市半日成交4047亿元,较上一日缩量成交8亿元,内资主力资金净卖出135.5亿元。
盘面上,进入非理性卖出阶段,和今天的北向休息有一定关系。
主力资金抱团高股息权重股,题材概念多数下行。
租售同权、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房地产产业链集体大涨,滨江集团、我爱我家等多股涨停;
稀土概念高开低走仍表现强势,中科磁业、达刚控股20CM涨停,创兴资源、华阳新材等涨停;土地流转、粮食种植等农业概念走强,神农科技涨超10%;
地下管网、水利概念拉升走高,节能铁汉20CM涨停,美丽生态、正平股份等多股涨停;
高股息行业股票延续强势,长江电力、农业银行、中国移动等多只高股息权重股创下历史新高。
跌幅方面,半导体、国家大基金持股、存储芯片等硬科技概念集体重挫,安路科技、国芯科技跌超10%;苹果概念、消费电子概念回调;
军工信息化、商业航天、卫星导航等军工产业链集体走低;光模块、英伟达、液冷、Sor等AI概念集体下行;
创50权重股遭重挫,锂电池大盘股领跌,宁德时代跌超4%,亿纬锂能跌超6%;
工业互联、新型工业化概念持续下行;医药、数字经济、无人驾驶等概念集体弱势。
消息面:1、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稀土管理条例》;
2、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农村土地改革或成重要议题;
3、百强房企销售业绩有所好转;4、国家大基金拟减持安路科技;
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制造业PMI为49.5,与上月持平;
6、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证监会正在深入开展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综合评估,将抓紧研究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一揽子举措;
7、宁德时代突现利空小作文。
(之前还在被骂加班,现在说停工,真的很离谱,小作文真的很需要整治了)03
近期复盘小结:
首先一切兼有逻辑,特别是把宏观趋势纳入自己的系统里以后,越发觉得很多运动确实是有逻辑可循的,不能简单的用市场总是对的来安慰自己。
➥同时也要反思自己过于关注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了,把自己累成劳模,但是效果很差,现在来讲甚至是有害的。
例如某些大V,没有实盘的经验,光靠团队和经验去讲解盘面。
以前觉得还有道理的,现在看来一脸的黑人问号?
——逻辑呢?
➥光去模仿或者抄作业,行情好,人人是股神,行情不好,真的就是被带入坑里的节奏。
➥所以还是需要建立自己的系统性理解,就像涅槃的三情绪理论,自己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当下市场的趋势和运行逻辑,专注于自身的完善和总结归纳。
关于当下位置的判断
首先我是觉得中小市值现在这个位置肯定是底部区间了;
不可能类似于2月份那样;
➥当时从3000点急速下跌,一个是外资的做空,内资的配合,以及政策的乱,一会儿不让机构卖,一会儿又放开卖。
➥同时加上自媒体的推波助澜,放大了恐慌,之后就是之前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敞口暴露,一环接着一环往下砸。
大家都在恐慌中,整个市场陷入了非理性的状态。
当下市场下跌趋势形成是多方面的:
➥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
➥春节后的一波上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获利盘,同时估值也修复到位;
➥叠加港股的位置和流动性更具性价比,和A股的资产荒,没有标的可投;
A股的资产开始南下香江,这是资本逐利的结果。
当下是底部的逻辑支撑:
如果确定当下是底部,而非下跌中继;
—关键是看量能
量能是推动一个趋势运动的主要因素,下跌也是需要量的;当量能陷入枯竭,即是造成趋势下跌的主因,也是趋势见底的诱因。
个人主要观察的一些点:
➥K线进入平台震荡,这就是多空平衡的表现;
➥上周五当沪深300etf拉升的时候,整的大盘进入了普涨,少量的护盘资金注入流动性,就能拉升整个大盘,这就是卖盘的量能枯竭的表现。
—而当时内资很罕见的从近期的持续流出,转为流入。
所以以上判断,当下就是非理性超卖,也叫超跌。
真正的风险就是规避高位,不要去高位接盘
多关注会议相关的政策预期方向,以及低位超跌的安全资产。
——有的个股基本面出了问题,进入超跌通道的,就不要去赌博了。
既然预判今日是底部的恐慌超卖,那么上仓位也是安全的。
所以开了超市,做一个平铺,多点机会。
无量意味着没有高度 ,也意味着没有持续性,就还是轮动的格局。
就不单怼某个板块了。
下午就下班了,继续复盘历史去。
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