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期外出旅游两周,回来一看,不争气的A股又从3170多点跌至3030点,两周又跌去近5%!尤其是小盘股和微盘股跌幅更深,400只市值20亿以下的微盘股,居然有300多只跌幅在10%以上!
有人用“血流成河”来形容这次杀跌;有人批评这是监管引起的股灾;更有知名学者呼吁,当前股市不是猛药治沉疴的时候,中国现在需要做的是休养生息,恢复信心。
对此,管理层紧急回应称,今年以来,沪深两市新增ST或*ST公司99家,与前两年相比变化不大。并且颇有把握地表示,截止目前已有33家公司触及退市标准,而去年全年退市47家,预计短期内退市公司不会明显增加,云云。似乎是在安抚人心。
但6月7日“安抚”之后,A股依然毫无起色。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笔者想用三个过得硬的“2”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个“2”:前一任村长在任期间共1730天(约四年半),有人统计,共计发行新股1839家,募资2.18万亿元!
第二个“2”:今年以来(截至6月13日),沪深两市IPO排队者终止或终止撤回的170家,原计划募资2309亿元。其中6月终止34家,按1-5月终止136家平均每月27家计算,6月不足半个月已终止34家,可知终止和撤回的速度及频率还在大大加快。
第三个“2”:今年以来(截止已公布发行价即将于下周一发行的两只新股),两市共发行新股32家,募资234.31亿元,为原计划募资402亿元的58%。
前一任村长任职期间发行募资2万多亿,这一任村长上任以来“逼退”2千多亿,放行2百多亿,这三个“2”说明什么?说明大A新股发行实在太多太烂,说明这个市场多年来始终是不顾投资人死活的融资市,根本就没有把投资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承受力和基本权益放在眼里,放在心上!
实际上,不仅是前一任村长,考核前前任、前前前任、前前前前任……村长的政绩,都是把发股募资放在首位。
既然发了那么多新股,肯定是鱼龙混杂,死鱼烂蟹一大堆。
微盘股为什么大跌?在笔者看来,成为微盘股者无外乎三种情形:一是混入股市多年始终是毫无业绩支撑的“小瘪三”,如同达创业(现名退市同达),自1993年借壳新亚快餐上市以来,印象中盈利从来没有超过1000万元,市值没有超过30亿元(现为2.69亿元),这样的“僵尸”股有相当一批。
二是靠业绩造假,一度市值很大、爆雷后连续几十个跌停的微盘股。如ST爱康,靠着盈利造假把市值炒到200-300亿,如今股价居然从40多元跌至4毛多,实控人则套现后早就人去楼空。
三是为了多上市快上市,把上市标准定得很低,如创业板一度将上市门槛定为发行前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发行后股本不少于3000万元。这些所谓“迷你股”,大多被庄家恶炒,而其上市的目的本来就是圈钱,庄家一旦炒不动了就狂泻不止。
现在怎么办?做水产生意的都知道,死鱼烂蟹决不能冒充好货,否则连好鱼活蟹都会死掉发臭。股市同样如此,必须把一堆死鱼烂蟹及时清扫出去,否则,那臭气会熏坏整个市场,连好股都成了烂股。
从这个意义上说,微盘股大跌,正是管理层加强监管,以及理性的投资人及时规避风险的结果。笔者倒是不解,发了那么多不该发的烂股,作为上市监管部门的负责人,又怎能保证今年退市公司不会明显增加呢?
至于长长的IPO排队队伍不断被清退,被终止,被缩短,这是投资者的福音。笔者多次提及,一个市场到了5000家公司,就应该进退平衡。至少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做到了,如上述,目前已上市32家,有33家公司已触及退市标准(这个数字还会不断上升)。
最后回到当今股市,A股一直在3000点徘徊,正是前数十年滥发新股,市场正不压邪而让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令人无语和遗憾的是,本该由管理层和市场强势者承担的这一代价,全部转嫁给了弱势群体的普通股民。
但话又说回来,在A股总体下跌5%、连茅台都跌了10%,市值老大已被中移动取代的今天,有800多只个股是涨的。特别是一些硬科技股,如工业富联、中际旭创,以及新型电力,如中国广核、中国核电等,正在创出新高或接近新高。
茅台作为A股市值第一股已经过去,也早该过去啦。
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