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天的总结式老太太的裹脚布,不好看。
省流总结:顺势而为,资金的操作背后是人性,交易的圣经=流动性,真理=量能
01
宏观
1.1当下面临的困境:资产负债表紧缩螺旋
➥地产的金融属性已经不复存在,导致房价回归供需格局定价格局;
➥房价的下跌,导致私人部门的资产缩水,背负的房贷一增一减,增加了负债;
➥私人负债以后,人性使然—省吃俭用,存钱还债。
➥超额的储蓄形成。
1.2
一个部门的支出是另一个部门的收入
简单的讲(方便理解,所以不严谨):
➥个人本月收入10000元,消费支出9000,存款1000;
——这一万收入是原始货币量,就是M1
➥消费的9000是其他人的收入,存款的1000银行也会给借贷出去,例如借给企业扩张,都会变成消费支出。
—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增加10000的流动性;
—店老板,建材商,设备商,工人等主体拿到着这10000可以继续消费,那么社会就会再加10000的流动性;
—如此循环往复,从10000变成了30000,甚至更多,带来的是交易货币的增加,也是社会生产效率的增加,因为整个社会一来一回,就创造了许多个10000元的交易行为。
➥这就是信用扩张,也叫M2
1.3
通缩VS通胀
通胀:上述的信用扩张循环次数越多,超过一定的度就成了合成谬论,也就是过犹不及;
➥现成的例子:地产拿地— 用地和银行贷款施工—卖期房,钱到手继续拿地—再贷款...........
➥这个过程就是不断上杠杆的过程,不断的把各种成本叠加到房价中,不断的催升成本。
—这就是通胀过程
➥一旦这个涨价无法有效的传导给下一个环,例如购买者已经无力继续上杠杆买房,能买的都已经买了,买不起的因为涨价更买不起了。
➥因为成本无法继续向下传导,地产公司只能以更高的利率借钱,需要更高的价格出售产品;
➥客观现实是过热的,不健康的,泡沫区间,也代表着下跌风险;
➥类似股价见顶,接力已经不足了,也因为股价太高,场外的资金也不愿买;
➥那么股价就需要均值回归,这是客观现实的公司价值决定的;
➥也是因为获利盘的卖出,因为没有接力,所以只能放量下跌,以更低的价格抛售筹码。
—这就是见顶
通缩:
➥当房价无法向下传导,高昂的资金成本开始侵蚀企业的利润;
➥企业开始难以为继,银行的贷款就成了坏债;
➥从而形成企业开始收缩开支裁员降薪,银行开始收缩贷款;
➥这时候未来的收入预期开始调头,伴随着房价的下跌,我们买的房子也成了负债。
➥私人部门首要选项就是,省吃俭用有还债,存钱,修复资产负债表。
➥存款开始增加,资产负债表开始收缩,银行不愿也没人借钱,放大到整个社会,这就是通缩。
1.4
资产负债表紧缩
➥首先不可能三角,为了保证货币安全,就需要保证独立性,那么就需要强监管,资本的流动性必将被限制。
➥其次为了保证外资的流入,就需要保证汇率的稳定;
(不能学日本不断贬值,去日本赚了钱,一换汇还亏钱。)
➥对应的,为了维护汇率的稳定,就不能随意的放水。
——流动性紧缩的结果,类似当下市场;
缩量就无法支撑股价上涨,任何股价上涨的第一像限是资金交易上去的;
缩量就没有高度,就只能往下,这是趋势的作用,人生如逆水行舟,你一旦停滞不前,水势就往把你推向下游,阻力最小,这是物理定律。
所以当下面对的问题是:
➥超额的储蓄,减少的消费;钱再银行空转,不论是私人还是企业都不借款。
对应的就是社会货币交易的收缩;
➥这时候降息降准,就跟村里护盘一样的作用。
资金即使不能在银行躺着,那就去国债蹲着,从而引发了最近的这波债券牛市。
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笔钱,给花出去。
而政府是最后借款人的角色
所以社会才会对七月的会议抱有那么多的改革期待。
——核心还是如何花钱,不乱花钱,能产生正向收益的。
个人的想法;所谓的悟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物理定律。
悟道就是发现这些定律,理解并灵活使用它。
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