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之前觉得市场很差、赚钱很难,我觉得是因为自己心态失衡、没有找到平常心,以及23年的题材盛世让我以为买入赚钱是常态:但当我意识到美股的小盘成长股其实也很难炒、往往买入套几个月时,A股现在的环境对我来说就不算什么了。降低预期,以月为单位做策略规划,忽视短期因素扰动,专注中线判断,减少出手次数,每个周期选定核心持仓耐心持股做T,其他仓位或者空着准备加仓,或者谨慎出手尽量避免亏损。1. 美股投资者来A股不一定亏钱,A股投资者去美股也不一定赚钱虽然近几年美股的指数、大票表现比A股更好,但我一直不认为A股投资者去了美股就能更赚钱。当然这个论断的前提是要控制变量,比如有些投资者在A股炒个股、美股定投指数,或者在A股炒小盘股、美股买大盘股,策略不同当然收益不同。换句话说,对于同样的投资策略、模式、水准而言,我觉得长期来看炒A股还是美股未必有多大差异。炒A股的人如果不改变策略去炒美股,未必赚钱,这点我们后面细讲。同样,炒美股的人如果不改变策略去炒A股,未必亏钱,比如有些股民开玩笑说巴菲特来了A股也要亏钱,这显然是不了解巴菲特:如果巴菲特来A股,人家同样赚钱。第一,巴菲特主要买真价值股(注意是真价值股,不是那种讲故事、拍计算器或者行业发展特定阶段赚钱的成长股),如果巴菲特到了A股,那他会重仓配置长江电力、四大银行,这几年股价表现有目共睹。第二,巴菲特并不是持股不动,实际上他对估值非常敏感,价值股他会在估值较低时买入,估值偏高时卖出;成长股一旦涨到他看不懂的估值,那更是跑的没影。所以人家绝不会在21年高点买核心资产,而是反而高抛。如果他动了凡心想买新能源等成长股,那大概率也是在拔估值涨起来的那一波获利走人,不至于拿到行业格局恶化被套。下面还是重点说说为什么A股投资者去美股也不一定赚钱。美股表现优异、支撑指数上涨的是英伟达等大票,不可否认确实很多A股投资者如果能去美股也都会选择这些票,因为不熟悉美股的中小公司、不懂英文,但这是其他因素的制约反而保护了A股投资者,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内。事实上,绝大部分A股投资者了解的美股上市公司,市值都很大,或者是英伟达、谷歌这些行业巨头,即使是小公司也普遍在50亿美元市值以上,放在A股都算是中大盘股票了。很显然,市值300亿以上的公司,在A股许多投资者是不屑一顾的,觉得盘子大、弹性低。最近市场投机氛围好起来,老师们的概念小作文基本都会有“最小流通盘”、“流通盘仅***”,说明A股投资者就是喜欢炒小盘股。所以大部分A股投资者如果要YY炒美股,都应该去拿美股的小盘股表现做比较,否则就是双标。2. 美股小票投资难度其实非常高美股小盘股的赚钱效应如何呢?实际上绝大部分A股投资者都没有概念,因为压根不了解。我随机抽一位A股投资者说出几家美股50亿美元市值以下的上市公司,估计他3家都说不出来。而对于这个问题,我自认为很有发言权,因为我自打炒股以来风格就非常一致,不管在美股还是A股都是专注于中小盘。虽然我在美股也没赚到啥钱,而且在去年选择撤出大部分资金,但过去我在美股还是挖出过一些牛股的,比如“美国三花智控”MOD,涨了几倍后才被一些国内专业投资者注意到,我写文章的时候无人问津。比如一家小而美的医疗器械公司MYO,我跟群友强cll后股价最多涨了10倍,到现在估计也没几个国内投资者听说过。美股小盘股到底赚钱效应如何呢?我个人觉得很差,或者说赚钱难度很高。第一,美股的中小盘流动性并不好(有人觉得美股流动性好,这种观点也是偏见,从市场整体换手率看,6000亿成交的大A流动性也比美股好得多,只不过美股流动性偏向大票,A股流动性偏向中小盘),大多数小公司在没有催化的时候成交量低迷、股价阴跌,非常影响持股体验。第二,美股绝大多数公司平时不会对外交流,没有大A流传的各种纪要、录音、研报,很多公司一年里唯一的消息窗口就是财报,甚至财报如果不开电话会也不会有什么消息,这种情况下如果股价又阴跌,更难拿住。第三,因为流动性不好,放大量上涨后如果没有持续催化,股价很容易见顶,但股民的注意力又往往是在放量上涨时被吸引过来,所以经常容易在放量上涨期间追高买入,随后缩量被套。前面我说我挖过一些牛股,应该说我的挖票表现总体是不错的,踩过一些天坑,但总的来说挖出的金子比坑多。然而,最终我并没有从美股赚到多少钱,主要受上述三点制约。比如MYO最开始就是因为看到大涨开始关注研究,然后买入被套,套了几个月后股价阴跌到几毛钱,因为缺少信息不知道公司有没有暴雷风险,不敢加仓,最后好不容易涨起来了,但走势也不是特别顺畅,很快就卖飞,十倍股最终我只吃到一倍收益。当然你可以质疑我的操作和心态拉跨,对此我不否认,但是对比同类型的投资者,我觉得我的实际表现其实还不算差。这两年当然有不少人靠英伟达等大票赚大钱,但是大家有关注过美股的中小盘投资者吗?据我了解其实很多都很惨,不少人买的股票都从21年的高位跌到零头,解套遥遥无期。A股一只票跌20-30%就有人喊杀猪盘,腰斩就有人觉得是惨案,然而美股的很多小盘股从21年高点下来,跌到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不计其数。另外美股即使是大票也不是一直都表现得很好。英伟达如今这么牛,21-22一年间也从高位跌到只剩三分之一,当时我看股价跌了这么多,寻思是不是能抄底,翻网上的分析,雪球也好,美国的SA等社区也好,唱空声音一片,距离23年的反转也就半年不到。当然现在英伟达的股价早已破了21年高点,但是这背后主要的因素是AI浪潮,而不是美股有多好。跟21年美股牛市时期相比,即使是大票也有很多这几年表现不好的,比如这几年美股的新能源其实表现不比A股好。看着英伟达就觉得美股多好的A股投资者,我问问你们:A股你如果去年开始重仓持有中际旭创,收益也不算差啊?你做到了吗?3. 为什么总是比较A股和美股我也知道我反复聊这个话题其实有些无聊,不少A股股民也就是抱怨、调侃性质地把A股和美股作比较,其实并不能炒美股。但我还是觉得这个话题很重要,因为理清里面的一些细节和逻辑,有助于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不给失败找借口,这样才有希望在将来进步回本。此外,客观地比较两国市场,也有助于理解股市的生态环境和策略影响。在我看来,美股的环境表现与A股不同,主要还是美国的发展阶段、社会格局与中国不同,美国早已度过高速发展阶段,社会格局相对稳定,小公司获得新机会成为大公司的概率相对较低,大公司凭借过往积累反而具有相对优势,因此股市偏好大盘股并给予流动性和估值溢价。中国当前还处在发展阶段,社会格局不固定(本身文化因素也使得中国社会相对变化更多),小公司仍然有源源不断的机会,大公司也尚未形成垄断性优势,因此股市偏好小盘股并给予流动性和估值溢价。当然,现在也有些人觉得A股未来的风向会逐渐偏向大盘股,认为经济增速下行,未来小公司机会更少,大公司的相对优势和确定性更加突出。这种判断就见仁见智了。但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理解不同环境下的市场表现和应对策略,而不是无脑跟风、人云亦云。比如有些A股股民自己去信一些小盘股小作文的诈骗故事,亏了钱看到美股大票、指数表现很好,觉得自己亏钱是A股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问题。我觉得这种人还会继续亏钱,即便去美股也赚不到钱。4. 降低预期,找回平常心今年A股确实很难赚钱,2月之后也还是很艰难,我努力了半年也没从坑里爬出来多少。确实一度我也和很多股民一样,觉得A股真难炒、赚钱效应真差。但是最近随着我又回想起之前炒美股的经历,其实反而觉得释然了:跟之前在美股炒小盘股相比,其实现在炒A股的难度并没有更大,体验也没有更差。至少对于我自己而言,当初炒美股,其实是买一个票就容易被套(因为只有放量涨的时候才会关注到),而且一套往往就是几个月,中间浮亏20%-50%都有过,最后能不能涨回来自己心里也没底,好不容易回本了赚不了多少就卖飞,然后转头买入下一个标的被套。。。现在炒A股,其实体验并没有比在美股的时候差,甚至其实是更好的。因为信息充分,有些票能在底部关注到,即使买入下跌心里也相对有底。只要不是眼光或运气太差,其实我在A股的单票浮亏一般也就是20%,很少有亏损更严重的。4-5月我重点看好淳中科技,30左右买入,一度跌到28,当时走势也很纠结,但其实很快就解套了,然后涨到40我选择获利减仓。6-7月我重点看好中科飞测,买入后浮盈15%没卖,中间一度跌到浮亏15%,但其实这中间持股信心依然很足,解套也没等多长时间。这样一比较,其实现在在A股没啥好抱怨的,赚不到钱归根结底是自己眼光不够和策略不谨慎,而不是市场多差。为什么之前觉得市场很差、赚钱很难,我觉得是因为自己心态失衡、没有找到平常心,以及23年的题材盛世让我以为买入赚钱是常态:但当我意识到美股的小盘成长股其实也很难炒、往往买入套几个月时,A股现在的环境对我来说就不算什么了。前面我说过,6000亿成交量的A股整体流动性也比美股好。6000亿的成交量要玩转短线题材当然需要超高水平,我玩不来,但其实美股是几乎没有短线题材的(类似A股的国家出台什么政策就炒什么概念股的炒作,在美股几乎没有),那我不玩不就不行了,就中线持股做T而言,其实A股的环境可能比美股更好。带着这种视角,其实哪怕是去年12月到今年1月的熊市,也算不了什么,当时我选的多数股票,罗博特科、淳中科技等,哪怕买入被套50%,只要熬2-3个月就能回本甚至赚钱,比以前买的美股小票体验好得多。5. 以月为单位做策略规划虽然我的实操很平庸,但我自认为我的中线判断水准还可以(纸上谈兵还行)。4-5月我认为英伟达还在上升趋势,英伟达链会有表现机会,选择淳中科技作为核心持仓,最终赚到一笔且在高位撤退。6-7月我认为英伟达链AI算力已经演绎过一波可能后劲不足,国产半导体产业链位置较低、未来有边际变化,选择中科飞测作为核心持仓,虽然没赚多少但至少没亏,这部分持仓表现远胜其他仓位。当然这中间我有很多拉跨的实际操作,比如4月当时研究发文的欧圣股份表现更好,但因为急于买入淳中科技,过早卖出欧圣、追高淳中,结果淳中还跌了一波。比如虽然6-7月看好中科飞测,但是融资账户只买了三分之一仓位,其他仓位出手不谨慎亏多赚少,远不如卸掉融资专注于飞测。总之我反思下来,觉得自己在中线级别的判断上做的还不错,但是短线级别的判断和操作上比较拉跨。结合前面的分析,本身在A股做成长股投资也是应该从中线视角考虑,而不是求快(毕竟我没啥短线技巧也不会龙头战法)。所以现在我的思路就逐渐清晰了:降低预期,以月为单位做策略规划,忽视短期因素扰动,专注中线判断,减少出手次数,每个周期选定核心持仓耐心持股做T,其他仓位或者空着准备加仓,或者谨慎出手尽量避免亏损。说实话,这段时间龙头战法复兴,看到大众交通、腾达科技这种走势,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但扪心自问这种钱我还是赚不来。我也希望能回到去年上半年那种题材盛世,或者说机构风格游资化的时期,那种风格下我自信是有能力赚钱的,但是从各种角度看现在也不太具备条件。既然短线快钱不好赚,那么放低预期,追求中线的确定性,我觉得其实挺好,想通之后焦虑感下降很多。不得不说我能想通这一点也是受到一些群友启发。比如我6月初cll中科飞测,一轮过山车后,7月初股价涨回起点上方,当时有群友跟我说卖了、太难了,我感到很诧异,现在的环境下一个票只套你半个月就让你回本,这能叫难吗?还是说你有别的法子收益能远远跑赢飞测?还比如有些群友一直在抱怨A股环境差,一点风吹草动就心惊胆战,市场有扰动不问自己选的票有没有问题,问别人该怎么办。只能说感谢这些群友,你们教会了我更加理性地思考应对!最近我买一些股票,有些朋友跟着买,第二天一跌就割肉,以为我也会割,其实我觉得都是预期有问题。一个票买入被套其实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指望每个票买入就赚钱,要么是纯技术派超短,不赚割肉,要么是在牛市或者市场明显的上升期,除此以外凭啥觉得自己买入就能赚钱、不用被套?今年虽然A股行情一般,但实际上21年以后美股也只有AI走出了大的行情,A股如果去年上半年咬定AI,那也收益很丰厚了,我觉得没什么落差感。即便有也没有意义,接下来A股不管怎么走,我都是充满希望的。不指望短期回本、赚快钱,但相信坚持现在的思路,前途应该是光明的。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持有相关标的,下一个交易日内没有卖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