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市场解析宏观7月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总体看,有新提法、有积极的信号,没有提及市场担心的共同富裕、“房住不炒”等字眼,词频上“改革/开放/发展”大体持平、“安全/科技”明显增多(对比十八届三中)。明确要求“到 2029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预示未来几年各项改革将有具体的时间表。首提“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对应的可能是会调整当前的问责机制;新增“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对应的是后续可能在抓政策落实上有更多细化部署;要求“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二十大报告为“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并明确提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公报是《决定》 全文的摘要版,主要是大方向、大原则,更多细节紧盯《决定》全文、总书记关于《决定》的说明等资料。北交所随着中报披露窗口期来临,有望开启北交所中报行情,中报业绩较优质的公司具有一定安全边际。从利润质量来看,锦好医疗、一致魔芋等33家公司2023年和2024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与扣非净利润的比值都大于等于1;在剔除净现金的估值层面,剔除净现金之后的PE =(总市值-净现金)/扣非净利润TTM,整体来看有25家公司运用此公式得到PE介于0-10X,其中星昊医药、梓橦宫、利通科技三家公司2023年和2024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与扣非净利润的比值还都大于1,利润质量比较高。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北交所正聚集一批优质专精特新企业,一是半导体复苏和国产替代链条中,包括凯德石英、华岭股份等;二是设备更新和产业景气链条中,包括克莱特、基康仪器、天罡股份等;三是智能网联产业链中,包括奥迪威、易实精密、威贸电子等;四是算力服务产业链中,包括并行科技、广脉科技等;五是新材料产业链中,包括美邦科技、天力复合、康普化学、天马新材等。汽车芯片催化剂:中国工信部今年发文,要求比亚迪、吉利等电动汽车企业扩大采购本土电子零部件,并加速采用国产半导体芯片。据悉,工信部原本有一个非正式目标,要求车企在2025年之前将他们采购的本土芯片扩大到五分之一。另有市场传闻,目前长城,一汽等国企车厂有收到通知,刚开始评估,要求国产化率25%以上,且晶体管二极管之类的不算,国产化率主要针对处理器、mcu、ic、传感器等产品。6月份工信部发布《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鼓励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研制力度以及强化汽车芯片标准供给。强化汽车芯片标准供给:加快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电动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汽车芯片信息安全等标准研制,提供汽车芯片基础技术支撑。推动制定智能驾驶计算芯片、汽车ETC芯片、红外热成像芯片、蜂窝通信芯片、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模拟前端芯片等标准,明确各类芯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率约8%,其中以车规级MCU为代表的核心芯片自给率不到5%,尤其在动力系统、底盘控制和ADAS等功能领域MCU芯片均被国外巨头垄断。海外大厂垄断全球车规MCU市场。全球车规级MCU市场长期稳定的格局,以瑞萨、英飞凌及恩智浦为代表三大厂商占比超过63%,ST占比8.8%,TI占比5.5%。目前,MCU制程主要集中在40nm及以上的成熟工艺。一方面,MCU本身对算力要求有限,暂不需要40nm及以下制程,另一方面,MCU内置的嵌入式存储自身制程也限制MCU制程的提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成熟制程的芯片方面已经完全具备自主生产能力,具有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部分相关公司:裕太微(太网PHY芯片龙头,车载百兆产品已经实现小批量出货)、国芯科技(车规MCU和RAID芯片放量在即)、江波龙(拓展企业级及车规级市场助力公司未来成长)、北京君正(车用存储龙头)、兆易创新(Nor∓MCU龙头,车规布局蓄势待发)、扬杰科技(车规SiC模块已获合作意向)、士兰微(24年车规碳化硅有望放量)、宏微科技(车规等新品保障未来成长)、斯达半导(车规产品有望持续放量)、纳芯微(小米产投战略入股,SU7拉动车规模拟芯片需求)、芯动联科(MEMS陀螺仪+车规IMU驱动业务成长)、英集芯(深耕数模混合SOC,车规产品导入前装市场)、南芯科技(国内快充芯片龙头,加速布局车规产品)。新洁能(0617案例,涨停新高):功率器件设计领域头部厂商,产品经过多年技术开发迭代以及客户的车规级考核后,已经大批量交付近 100 家国内外知名Tier1 厂商及终端车企。裕太微(688515):1)公司是中国大陆极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大规模销售的以太网物理层(PHY)芯片供应商,获得华为哈勃投资。公司产品技术性能可对标海外巨头产品,充分受益国产替代,客户目前涵盖新华三、大华股份、海康威视、烽火通信、汇川技术等。2)产品矩阵逐渐丰富,在以太网PHY芯片基础上,将产品线逐步拓展至交换链路等上层芯片领域,自主研发了交换芯片和网卡芯片,预计2025年两个新产品线的营收占比接近40%。3)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为满足数据传输需求,车载以太网部分取代传统CAN主线技术成为主流趋势,未来L3及更高級别智能驾驶将进一步打开车载以太网市场。公司车载百兆产品已经实现小批量出货,车载千兆产品已通过广汽、德賽西威测试。半导体大厂业绩指引台积电(全球芯片代工龙头)24Q2业绩超预期,收入规模和毛利率均超前期指引。1)24Q2业绩实现高增。 台积电24Q2营收208.2亿美元,超出此前指引196-204亿美元的上限, YoY+33%, QoQ+10%,公司业绩高增主要由AI服务器强劲需求及3nm大量出货推动。台积电24Q2实现毛利率53.2%,超出此前指引51%-53%的上限。制程来看,台积电先进制程营收占比突出。 台积电24Q2来自3nm的营收占比达15%, YoY+15pcts, QoQ+6pcts; 来自5nm的营收占比达35%, YoY+5pcts, QoQ-2pcts ;来自7nm的营收占比为17%, YoY-6pcts, QoQ-2pcts 。高性能计算营收占比同环比提升。从地区来看,台积电24Q2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比达16%, YoY+4pcts, QoQ+7pcts。2)24Q3业绩指引同比高增。 台积电24Q3指引营收224-232亿美元,中值为228亿美元, YoY+32%, QoQ+9%;指引毛利率为53.5%-55.5%,中值为54.5%, YoY+0.2pcts, QoQ+1.3pcts。主要系受到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相关需求的带动。3)24年业绩指引中值上修。 台积电将今年营收增速指引上调至20%区间中段(24%~26%)(上季度指引营收增长21%-26%)。4)台积电上修24年资本开支下限。预计24年cpex预期在300-320亿美元(此前预期280-320亿美元),资本开支指引中值上调。5)25年COWOS产能翻倍。25年COWOS产能翻倍。 台积电在24Q2法说会提到, 2025年COWOS封装产能将较2024年翻倍, COWOS封装产能在2025年将继续保持紧张。ASML(光刻机龙头)发布24Q2季报,中国大陆已经连续四个季度成为ASML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光刻机的持续采购,未来国内扩产需求有望保持稳健,同时外部限制之下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持续看好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近几年的订单高速增长。逆变器根据光伏行业24年中报预披露,逆变器环节德业股份、锦浪科技等盈利环比改善明显,明显优于主产业链硅料、硅片、组件等相关公司。欧洲户储库存消化+传统市场稳定增长+新兴市场爆发推动逆变器企业Q2业绩环比明显改善。弹性龙头艾罗能源(0715案例)继续新高。德业股份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1.83-12.83亿元,同比增长-6.39%-1.53%,24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33亿元,则Q2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5-8.5亿元,环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系2024年上半年巴西、印度、德国等市场并网需求持续改善,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户储需求爆发,得益于公司在亚非拉等新兴市场的领先优势,出货势头强劲,凭借产品优势,公司在欧洲市场也快速拓展,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随着下游渠道的进一步拓深,与储能逆变器产品的深度整合,储能电池包业务快速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收入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并且2024年上半年公司以自有品牌除湿机为主的家电业务也表现亮眼,利润同比大幅增长。锦浪科技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25-4亿元,同比下降48.14%-36.18%,对比公司24Q1归母净利润0.2亿元,24Q2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05-3.8亿元。主要原因系公司24年上半年光伏和储能逆变器的接单量持续向好,海外出货占比提升,随着公司产能的提升及供应链的改善,产品出货量增长,同时新能源电力生产及户用光伏发电系统业务也得到持续改善,据公司7月初的投关记录,展望Q3,锦浪科技预计海外出货目标环比增长30%-50%。相关公司:阳光电源、锦浪科技、上能电气、德业股份、固德威以及艾罗能源、昱能科技(两家逆变器企业国外收入占比皆超80%),禾迈股份(微逆去库尾声今年重回高增长、储能产品开始导入)。策略上,逆变器板块近期累积涨幅较大,短期不宜追涨,等后续回撤后仍有做多价值。二、技术和情绪分析技术上,今天上证指数相对双创指数上涨力道弱,显示红利价值风格在进一步退潮。科创50,近期走势强劲,今天强势突破了太极线压力,由于量能尚未跟上,一方面是短期可能整固;另一方面预示着后续有待形成多头量能结构,而这意味着后续还有上行动能。北证50,今天上摸太极线回落,短期在太极线压力比较显著,调整中以低吸做多为主,因为这次修复是情绪拐点后的正常回撤。市场情绪面,市场广度回升,但广度量能持平,或与大盘股主动卖出情绪增强有关。趋势广度偏弱,但包括60日占比以及新高新低差等趋势结构的读数在改善,比如新高新低差在逐渐靠近零轴,接下来,个股大概率进入普遍轮动修复期,以超跌股修复为主。小盘风格相对强度尚未显著提升,依然在零轴下方,由于该读数必然要上穿零轴走强,这意味着后续红利价值还有补跌需求。短线情绪,2连板读数走高,涨停成交水平基本持平,封板率温和增长,预计近日短线赚钱效应还有机会上行。 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