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期预期:15年以来可查的 首次在9月召开经济主题的政治局会议(不含五年规划)
底层逻辑我总结不好,借用某个哥们的,很简单明了
01
市场趋势
拐点确立,预期已变,超跌反弹,后续看基本面
3000点站稳以后,下一个目标就是3174
然后就是看大老板发话以后,政策发力的结果,催化一步,炒作一个,政策催化,消息刺激,重点关注。
外汇升值:
出口结汇意愿提升是一方面;
政策的转向,外资流入,今日也是确立的,这也是增量,大票占优的格局。
——优先外资持股,后续才是机构的方向,大妈跑步入场。
大妈有退休金,所以增量很可观。
增量的持续性,三天拉升300点的赚钱效应,十一出游口口相传,自媒体再推波助澜。
节后的增量很可观。
02
交易节奏
今天是突破3000点,后边连续3000点撑住,才叫站稳;
后续看3174,其实问题也不大,只要有增量。
增量的逻辑,维持万亿-8000亿区间波动,问题也不大;
场内的资金激活了,现在的万亿就是有效的。
量化的活跃+基民赎回的停止,转向买入,都是增量。
历史复盘总结:可以追随趋势和预判趋势,因为大趋势是慢变量。
逆势需要的是宏观政策指引,需要大力出奇迹,特别是市场自身运行机制并不通畅的时候;
——政策更有效,所以是政策市。
历史复盘13-15的超级大牛市
1)2011-2012 绵延下跌的熊市,通胀+衰退看不到底
首先宏观层面,4万亿大放水后遗症开始凸显,央妈收紧银根,流动性短缺,地产强监管,银行业强监管;
➥然后同业的疯狂,两次钱荒(次级金融危机)
2)第一波反弹:
市场熊市,跌无可跌,内生见底,就有了超跌反弹和估值修复;
➥这是资金回补市场,产生的上涨。
3)第二波:创业板大牛市
宏观经济的下行,和海外欧债危机导致出口下滑—— 内外需求都下行 ——经济算退
➥经济衰退的时候,现金为王,任何资产都不能持有——股债双杀。
➥另一个观察所得:债市反应最快,股市反应最慢,
——做A股,宏观一定要了解——宏观对应其他的子市场一定要关注。
政策变化:
对应的另一个局部产业趋势的变化:
苹果引领了智能机时代爆发,移动端应用爆火,手游,传媒,App;
政策:4G的商用全面铺开;
海外:QE大放水,人民币升值预期,海外资金涌入。
内部:资产荒+股市内生见底
主板定增吸血8000亿和全球IPO规模相当+白酒压制大消费,导致机构开始调仓换股,形成了创业板增量市场。
节奏就是—小容量的市场,忽然流入大量资金——暴涨的开始——赚钱效应——资金进一步涌入——暴涨..........
创业板真要追其本质,其实没啥逻辑支撑,真要业绩的,都是纳斯达克去了,只是映射为主。
同时逻辑都是涨出来的,只要上涨,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传媒互联网—冷门板块补涨,并购重组,股市很性感。
4)第三波 —主板杠杆牛
股市天然带有投机属性,炒高了就有兑现需求,走势会回调,创业板牛市全面大涨——进入横盘震荡阶段。
14年大盘新低,创业板调整,机构也是守着创业板不愿意出来,所以人性主导了资金,资金决定了走势。股市长周期是经济情绪表,短期其实是慢半拍的,慢就慢在人性上。
所以技术分析的不可靠在于,人性通常是不可测的,不能简单的看图,来决定大趋势的底部,拐点;
牛喊多了总会来,但不代表大V们真的有这个预测能力(要辩证的思考大V的观点,盲目不可取。)
2014年 7月 拐点
主板新低,又回到了2000点上下,
资金面变化:银行理财资金寻找项目配置,无处可以去,高股息or红利股,Q3流入900亿。
政策面变化:20147月18日 9连阳
融资融券可续期+沪股通
主板开始浩浩荡荡的杠杆牛
银保证三傻同时爆发,代表:证券龙头中信3倍,金证股份,银之杰,同花顺,海通证券,民生银行,中国神车
临近年底,机构排名考核,开始调仓涌入主板。
政策进一步放松,降息降准十次。
2000-32000 满仓踏空是常态。
2015年场外配资疯狂
2015年3月 两会:互联网+ ,指数突破3400
4月20日,两市破两万亿,超过上交所的计算上限,无法统计。
5月11日 , 再降息。。。。。。。。。。
28个交易日突破5000点
板块轮流大涨:券商— 地产 —银行— 两桶油 ——保险 ——互金 ——二线蓝筹—一带一路—中国神车——大盘休整,高且低,创业板补涨——同涨5000点。
其中媒体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5000点才是开始,10000点不是梦,散户加速场外配资入场接盘。
对比现在的自媒体,抖音教课老师,微博财经大V.......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扰动更大影响也更大了。
再次转折点
2015年6月9日 中国神车跌停
2015年6月12日,清查场外配资,去杠杆。
历史的参照:
——底部绝对不是技术分析出来的,图形短期能反应一些主力资金的走势,长期看趋势有辅助作用,但是唯独不能预判底部和顶部。
底部有两个底,一个是市场底
股价通会提前企业的业绩,即商品价格反应走势。
具体特征:流动性底,流动性抽干净了,跌无可跌,就是底,后续资金回补就会有一波普涨反弹。
(今年的2月为例,我基本是踏空的,实在是经验不足,完全没有认知,所以选择了后续的从历史中复盘积累经验。)
市场底会有反弹,取决于资金,但是绝对没有反转。
因为资金也是追求利润的,股市的超跌是因为宏观经济的下行,宏观不反转,企业就没办法盈利,股价就没有支撑,预期就很难兑现,自然就不存在资金大量的配置。
另一个底就是经济底
是漫长熊市阴跌之后的市场底,除了流动性枯竭,多数个股成交量都快没了。
宏观经济的下行到某个区间,开始倒逼政策的转向。
政策的转向,改变了未来的预期。
PS:杠杆牛的再一次,应该是不会重演了,不会重复踩两次坑;
当时的历史背景不一样,机制更加的粗放;
因为粗放,才会有脱缰的野马。
现在是精细化管理,会有预期管理,方方面面更加的全面和细致。
未来可期,但是亢奋上头不可取。
三天300点,满仓踏空是很正常的,只有埋头精耕细作才能赚取更多的收益。
当下就是流动性枯竭之后,资金涌入的普涨,位置决定了性价比,不看基本面,但是也没持续性,后续还是要看产业趋势。
同理熊市下跌也是不看基本面的,流动性通杀。
板块逻辑:
证券保险是央妈鼓励上杠杆的方向,汇金拿的是大头。
因为流动性好了,防御板块,红利位置高就不占优势。
对应的,科技成长占优;
短期催化,先看 华为鸿蒙 特斯拉的 机器人和无人驾驶。
其他轮动补涨,套利可以,趋势要看后边的钱能不能到位, 政策转向后具体的发力点,肯定是源源不断的。
交易方面
以前没量只能抱团前排核心,现在普涨的晕头转向,后排也可参与;
第一波是轮动补涨,超跌反弹的节奏,不看基本面,大家都有机会;
超额收益,简单的看辨识度的抱团
老师傅,可以看产业趋势结合题材,再看辨识度,寻找核心龙头。
大师级:节奏切换的好,就随便买吧,躺着捡钱的时候,后续会出现很多新生代柚子。
后话: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熊市不悲观,极端环境是最好的老师;
牛市来了,猪都能上天,何况是厚积薄发的你。
静下心来,埋首苦学,任何时候都不晚。
牛市还没到,时间还很充足,各自加油吧
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