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炒财富管理逻辑时的券商龙头,可能也是后面跌的最狠的。前不久看走势就觉得怪怪的,今天又翻看券商图形的时候,发现真的很稳。
很明显有资金一直在温柔的买。市场情绪完全没有干扰,和指数涨跌也没太大的关系。
说真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其它一些大市值的证券也没有如此,就连东财、中信、银河也是有点上蹿下跳。
简单看了看,十大股东十分稳定,股东人数近年来也都是温和的减少。从北向资金流向可以看出来一点细节(假设是真外资),那么最近一个多月,外资一直在每天持续买入,是因为跌的多便宜吗?
我问了下那位守正出奇的老师,他说“没有消息的强才是真的强,走势在前,消息在后”,也许是对应金融开放预期?上海的证券走势也蛮好。
简单搜了搜新闻,8月7号的一篇新闻里提到了金融开放,简单做个参考吧,也不知道东方证券吸引外资的逻辑是不是在这里,毕竟悄无声息买了一个多月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修订《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进一步简化业务登记手续,二是进一步优化账户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汇兑管理,四是统一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入市(CIBM)的外汇风险管理模式。《规定》自2024年8月26日起施行。
业内专家表示,《规定》进一步优化QFII/RQFII跨境资金管理,有助于构建简明统一的证券投资在岸开放渠道资金管理规则,提升QFII/RQFII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资本项目开放的质量。
很多时候我们没法获知每一个消息,等知道的时候可能大家也都知道了。但是资金不会骗人,只不过有些逻辑的公开会比较滞后吧。
没有说东方证券好,因为具体逻辑不清晰,但是这个走势对应着外资一直买,就心生疑惑分享一下,如果了解更多的逻辑的时候再分享吧。
大家也都知道,有些资金大买一支股涨停的时候,总是巧合的次日就有政策公布,也总是很巧合的某财经资讯pp就会红字推荐。当然,信息很多时候是有价值的,信息的快慢也只不过是先后手的区别。
但是也有些资金,总是利用信息和资金优势,悄悄买好底仓,再吹票搞加速,完成快速短期的收割。比如说一些板块,压根没有什么基本面逻辑的,机构参与度很低(机构按计算器和拍业绩还是有根据的),但是有些老师确实动不动会被这类宏大叙事蛊惑,随口就喜欢拍个市值,翻倍空间,完全经不起推敲(主要也是一些短线老师没有推敲的习惯),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很多民间资金是没有可能雇研究员团队去研究估值的,说市值空间全靠一张嘴,吹个加速好完成收割。
你只要看一下F10,十大股东里要是一家持仓多的公募基金都没有,至少90%的公司是不具备这样的可能的,也就是说纯炒,不然怎么会公募的买方研究员们都没发现,你发现了?不太合乎逻辑的。
当然,如果你确实想接力某些加速的人气大票的话,可以在我最新发的一篇文章留言问一下,我会评论回复下是纯炒作,还是有一定基本面,有兑现业绩的可能,供参考。
当然,纯做短线的老师不太在意这些,只不过当市场大票收割也和小票收割差不多的时候,以前那种大票带来的安全感,往往会被一些没底线的资金利用的,因为他们不会考虑共赢,只考虑快速收割。
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